居家檢疫就要步入尾聲,但還是戰戰兢兢的,每天早晚量體溫、接電話。看許多留學生社團都說要自主拉長檢疫的時間,為了保護身邊的人,畢竟只要待在家就能拯救世界,怎麼會有這麼好的事。
原本要從新加坡搬到法國繼續剩下的第三個學期,還有為期兩週的歐洲交流活動,前一週學校公布一切照常,新加坡政府從年初疫情爆發後就很堅持的Let normal life go on. 讓大家還是試著在三月內維持運轉,但沒想到歐洲國家連環爆發疫情,一個晚上法國就宣佈全國停課、接下來就是封城。只好取消法國住宿,新加坡租屋處也要到期,乾脆就先回台灣靜待一切平息。
把所有東西都塞進29L行李箱,口罩戴好戴滿,連跟同學說再見的時間都沒有,就在桃園機場落地,搭上檢疫計程車前所有行李、鞋子(連腳底板)都噴滿酒精才能上車,接下來就是待在家14天拯救世界的時間。
還好有Uber Eats就不怕餓肚子,還收到了 慈濟基金會 的防疫包,有著傳說中的靜思語plus 證嚴上人的一封信,還有素食香積飯跟香積麵。

看著袋上的慈濟,想起在處理我媽過世後住處所有的物品時,是慈濟幫了個大忙。
在我媽的房子有著許多生活用品,例如碗盤、家具、過去工作時積累的贈品,可能出自於bulk buy或各種理由,但都是還能使用、甚至全新的物品,這些要我丟掉還真是丟不下手,但也沒有可以放的房子。眼看退租在即,我聯絡了鄰近的慈濟回收站,結果隔天就來了三位慈濟的師兄師姐志工,用比搬家公司還要快的速度,清空了整間房子。臨走前還很真誠地對著我說:「感恩。」我當下愣了一下,老實講,他們才是我想要感謝的對象,讓我可以清空母親遺下的房子,用少一點的罪惡感。
回頭看一了一下自己在〈遺物之書〉裡面的紀錄,寫著:
返回家鄉後,斷捨離過一波,母親的、自己的,有些是趁她住院時清掉的,在環保袋中搜集來的衛生紙、竹筷、吸管,標誌著讓人不忍心的節儉;有些則是在母親出院後攜手跟她一起處理掉的, 可能也是出自於丟棄母親東西的罪惡感,也把自己的書賣掉了上百本,以及許多不合時宜的衣服,全數淘汰掉。
彼時正在流行的斷捨離書籍,告訴大家要把東西揣在懷裡,若沒有怦然心動的感覺,便心懷感激地與之告別、丟掉。
說不上那樣的斷捨離方法有沒有用,因為整理遺物的過程,就像是把有感覺的部位悉數割去,不能有太多感受,否則永遠都結束不了。堪用的物品,便捐給回收站,鍋碗瓢盆、櫥櫃、民生用品, 甚至是未拆封的衣物、不知道為什麼有許多個的電熱水壺,或是那些擁有記憶的物品,小時候曾經見過的衣帽架、跟著母親許久的傳真機、一起出國旅遊買的紀念品,都選擇不再留下。
來幫忙整理的親友為了不讓氣氛憂傷,看著母親買的許多夾鏈袋、垃圾袋,語帶笑意地說:「妳媽真的很會買捏。」但旋即轉為苦笑,「不用這麼節儉也沒關係啊。」
裝箱,用封箱膠帶黏上,以麥克筆寫上內裝何物,不要的物品則是放進黑色大垃圾袋。
『人生最後所擁有的物品,只剩下丟掉、捐掉、留著,這三種選項,而且數量逐漸遞減。』大概是我最大的體悟,看著母親過世後,以及自己所擁有的東西。
儘管知道慈濟在許多話題中都有爭議,但因為太明白那個面對整間房子遺物量的絕望,而自己也的確被拯救了。從此以後,身邊朋友有處理遺物(南部常有整棟透天厝的量,在家人過世後不知道該怎麼辦)前來問我時,我給出的答案常常都是:「可以找慈濟。」當然,自己先從少買、少囤積開始,不讓接手的人感到麻煩,可能才是最根本的。
在結束這次檢疫後,我可能多一句:「香積麵有點好吃。」但對不起靜思語我還是沒有翻開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