抵達新加坡一個禮拜多,決定寫第一篇記錄來開張個人網站,順便也向親友交代自己的近況。很幸運地,受到許多人的幫助以及祝福,無論是起飛前、還是落地後,都有著各方的協助,稍稍平穩了始終懸盪的不安。

展開慢了一年的旅程,其實比起高興,是多了點憂傷,加以惶惶不安。
一年前,是落地跟課程的Director提及自己需要延緩一年,在學校的餐廳裡,當時她抽身過來,與我面對面,說了:MBA can wait.
雖然,當下是很難接受這件事的,覺得都花了時間唸書準備、申請,如今卻要晚其他人一年enroll,看著其他人展開新生活,彷彿只有自己停滯不前,沒有工作的積累、沒有想像中的往前進。只是真的往前了,卻也是因為母親的逝世,才能抵達此處。

Everyday is a good day when you run.
抵達的第二天,採買完畢家居用品後,有了自己一方天地,卻也開始被焦慮氾濫起來。學校已經開始努力把學生銷出去,但我其實只想問老師「不想工作怎麼辦」,一個還不在狀況內的傢伙跑來念MBA,想他們應該也很煩惱吧。
出門展開在星國第一次跑步,說起來新加坡唯一吸引我的地方,或許就是很適合跑步這一點。至少還有力氣邁開腳步,跑過的每一步都算數,如同來到這裡之前的自己,都是有所積累的。


到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看Awakenings: Art in Society in Asia 1960s–1990s,有Student Pass所以可以在新加坡的博物館與美術館免費入場,看到熟悉的藝術家,但轉頭覺得來這邊看台灣藝術家的作品好像哪裡怪怪的,就乖乖把其他亞洲藝術家的作品看完。

趁課程開始前,到市區找了間咖啡店逼自己讀完一本原文書,來回答教授的課前問題。然後準備好自己,例如一些初次見面要聊的內容,如何解釋自己以前在做些什麼事情,以及為什麼要來新加坡、念商學院。
其實也只是換個地方生活而已,離開台北一年,留在高雄做想做的事情,花很多時間跟自己對話。有什麼答案呢?暫時也沒有,但在新的房間裡,我始終相信:All the best. 發生的所有一切,終究都是好的、會好的。